1、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惠州、东莞、中山、江门。
2、2019年2月18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1月15日透露,具体规划将在1-2个月内**。
1月11日,***首次披露**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以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分工定位。
香港:主要是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枢纽的地位,推动金融、商贸、物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
澳门:主要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广州: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深圳:主要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将于2035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框架基本形成时间确定为2022年。
2022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协同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集聚更加迅速,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供给侧结构性**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快速增长,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开发运营能力进一步增强;绿色、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幸福;**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17%,GDP总量规模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11位,与韩国持平,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法律分析:《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法律依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贸易体系和**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