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分析师--彭康婧
在研究共享充电宝风口之前,首先要澄清两个概念,一是“风口”,二是“共享”。所谓“风口”,是指借助国家政策支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或拥有巨大的盈利潜力,而获得高速发展机会的产业或领域。所谓“共享”,就是在所有权不变、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对闲置资源的重新分配。
自从2014年ofo共享单车开始,共享雨伞、共享睡眠舱、共享充电宝等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争先恐后地占据了资本市场,只不过卖的是“共享”的新瓶,装的还是“租赁”的旧酒。其中,17年爆发的共享充电宝尤其夺人眼球,造就了40天融资12亿元的神话,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共享充电宝在“伪需求”的骂声里依旧掀起一波风口?共享充电宝的风口将延续多久呢?风口过后,哪些公司将会幸存呢?
一、 风口出现原因
1. 社会因素
相对于传统经济活动,共享经济活动具有“三低三高”的明显优势,即低成本、低门槛、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高可信。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共享经济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2010年以来网络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手机小额支付的便捷化和O2O的发展,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很快,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实际上,早在2014年,第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来电科技”就成立了,随着共享经济连续两年写入**工作报告,直到2017年,共享充电宝才作为共享经济的细分子行业迎来了全面爆发期。
虽然共享充电宝在诞生起就普遍不被看好,被认定是“共享风口”之下的“伪需求”,不过,共享充电宝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手机用户的需要的。目前,对于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来讲,手机有电成为一种安全感,手机电量需求成为刚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移动应用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手机能耗显著增大,但电池密度、待机时长却没有本质的提升。当人们处于外出移动状态下会经常面临没电的状况,有些人会选择外出时随身携带充电宝,但也有一些人忘记携带,甚至觉得随身携带充电宝是一种累赘。共享充电宝可以满足人们外出时的随机性、应急性需求,会受到处于外出状态下的商旅用户、游戏用户、社交达人、视频用户、直播达人的欢迎。
因此,智能手机用户在外出状态下的应急性充电需求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起源,但这一需求并非刚性,因此还不足以制造共享充电宝的风口。未来,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能否转化为刚性需求,还要看共享充电宝铺设到一定的密度后,人们的使用惯的养成情况。
2. 商业模式因素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从操作流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扫码——注册——付款——借出,一般情况下整个流程花费不到3分钟。归还方式则类似于共享单车,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定位,就近归还。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不同的是,“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服务,并具有信用免押金服务;“小电”则不需要缴纳押金,用户扫码下单后即可连线计费充电。
可见,共享充电宝的布局场景非常广泛,三种模式能够全面覆盖餐厅、KTV、酒吧、咖啡厅、健身房、商场、景区、医院、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具备大规模扩张的基础条件,因此广泛的推广渠道是共享充电宝形成风口的一种助推力量。另外,共享充电宝的付费体验和商业模式与共享单车类似,“移动互联网+租赁”的商业模式已经通过市场验证,受过共享单车教育的用户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接受会更容易,因此较低的试错成本也是风口形成的一项重要因素。
3.资本因素
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在40天时间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
腾讯CEO马化腾曾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到底靠谱不靠谱,很多人都看不准。”看不准也要投,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线**量的入口。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流量红利期已经接近天花板,线上流量越来越昂贵,再造互联网超级APP成本和难度日益加大。与此同时,空间巨大线**量则一直处于相对分散且未被运营的状态,这其中蕴含着很多机会。而目前来说,中国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共享理念也建立了广泛用户基础。对腾讯来讲,投资共享充电宝和投资共享单车类似,为战略性布局的一部分,将其作为可能的线下入口;对聚美优品来讲,投资共享充电宝是利用企业多元化应对业务下滑,寻求新增量。
另外,资本与网红的结合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陈欧与思聪的“吃翔”局在微博上形成的**效应,迅速将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推向风口浪尖,大量资本看准时机入局,趁热打铁完成套利交易,而热钱的涌入又会引发投资热点。可见,非理性的资本才是风口的幕后推手。
二、 创业者追风口原因
在创业者看来,“共享”的概念如今已经深入大众,虽然共享充电宝暂时不符合高频和刚需的条件,但是创业者相信随着大规模投放和宣传,用户惯是能够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另外,共享充电宝可以在短期产生正面现金流,单个充电宝成本100元上下,计价1元/小时,每日3-5次充电,不用一个月即可回本。
三、投资人追风口原因
共享充电宝比较符合互联网思维,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
四、 何以在风口生存
伴随风口的往往都是泡沫,共享充电宝行业本身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变革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手机电池电量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更便宜、更轻便、容量更大的充电宝被推出时,充电宝租赁市场会不会变小?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
第二,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充电的需求的确存在,但在大小应用场景里这种需求很容易被其他方式所替代。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相对而言,大场景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语权递到商户方,还可能涉及入场费等方面的压力。
第四,盈利模式单一,**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收入是未来重要的现金流之一,但它的价值和收益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以机柜式为例,这和线下的keyword**传媒/keyword等媒体的差异性并不大,竞争同样很激烈。
面对以上行业风险,最终能在风口过后存活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切入消费者端的模式要足够的轻,包括取消借和还,去除押金等方面,门槛越低越好,要让消费者更自然地进入新的消费场景中;
第二,从团队本身来考量,既要兼具地面运营能力,也要兼备产品本身的技术能力,共享充电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里面也存在许多的产品门槛,包括电池稳定性、连接性等要求;
第三,除了本身团队之外,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和它形成角对的生态团体,比如招募城市合伙人,要搭建出整个体系,让社会上的更多的人有所参与。
共享充电宝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后会形成寡头竞争格局。由于共享充电宝市场可能是一个几十亿级的市场,市场规模较小,在经历拼速度、拼渠道、拼运营能力的较量后,市场将迎来一波洗牌,铺设规模小、运营能力差、资金紧缺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或将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但共享充电宝既连接线上也连接线下,既连接消费者也连接终端,涉及到硬件研发、生产、渠道推广(涉及到中间的场景方)、线下运营等诸多环节,是重资产投入、重运营的行业,最终市场格局的形成可能要要经历1-2年的时间才渐趋明朗。
近几年我国共享充电宝在共享经济的带动下蓬勃发展。我国共享充电宝可以从形态分为共享充电宝有桌面固定式、小机柜移动式和大机柜移动式三大产品形态。我国共享充电宝产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同时,广东省的代表企业也最多。2021年共享充电宝产业代表性企业的动向主要包括并购、上市、跨界合作和拓宽合作伙伴增加渠道方面。
共享充电宝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怪兽充电(EM);其他未上市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有街电、小电、搜电、来电科技等。
本文核心数据:共享充电宝全景梳理,共享充电宝区域分布,共享充电宝代表企业运营其概况,共享充电宝代表企业最近动向
共享充电宝产业产业链全景梳理:上游供应商分散且众多
享充电宝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共享充电宝的生产制作,其中包括零配件供应,技术支持,设计研发以及生产加工环节;中游为共享充电宝运营,共享充电宝分为大机柜、小机柜以及桌面式三种模式;下游渠道扩展针对各种商业场景和公共场景。最后进入到终端用户的使用。
目前,产品的质量、数量、技术创新等方面依赖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分散且众多,因此运营商的选择非常多,但能与要求较高的运营商匹配的优质资源其实不多,因此与大厂合作尤其是独家合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游的商户渠道来看,铺设速度与铺设密度非常重要,因此行业对优质点位争夺较激烈。
共享充电宝产业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三分之一集中在广东省
我国主要共享充电宝资源分布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区,形成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共享充电宝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全国11家主要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中,广东省的企业有4家,占到三分之一。从移动充充电宝所有企业的分布来看,依然是广东省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广东、上海、等地代表性企业较多,同时浙江、江苏以及东北也拥有代表性企业,如小电、伏特+和易嘉科技。
共享充电宝行业代表性企业运营情况
目前,各个充电宝公司均已经拥有一定的网点已经用户的群体,同时也都分别布局了大小机柜和桌面充电宝,具体布局与网点数用户数如下:
共享充电宝产业代表性企业最新动向
2020年以来,共享充电宝产业代表性企业的动向主要包括并购、上市、跨界合作和拓宽合作伙伴增加渠道方面。共享充电宝产业代表性企业最新动向如下: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早在共享概念没有出现在中国之时,大部分人只了解租赁市场的行业规定,并不会太过了解共享概念。随着共享概念出现在中国,我国的多位有志之士开始将精力集中在共享市场,最早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都是共享单车。随着共享单车的市场逐渐饱和,许多共享单车企业迎来了发展的困境,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破产和停止运营。
现如今,人们开始留意到共享汽车以及共享充电宝。每一个人都会使用手机,当我们无法获得充足的手机电量时,各大商场中出现的充电宝能够解决人们的不时之需。与此同时,充电宝市场中的派系之争开始变得白热化。我觉得各大市场出现特别强烈的内卷现象,最终导致谁也无法成为最终的赢家。
共享充电宝市场比较广阔,但竞争随处不在
虽然我国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正在增加,但是每一个市场中分布的共享充电宝品牌不尽相同。许多充电宝企业都会采取价格优势,当企业将充电宝安全的放在各大商场内部后,许多人都可以直接通过扫码选择合适的充电宝。与此同时,充电宝市场充满着许许多多的竞争和压力,有些企业无法赚取适当的利润,他们只能通过贴补的方式增加市场占有率。但是这些企业在获得特别多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面对突然上涨的共享充电宝价格,也会存在吃不消。
激烈的内卷并不会带来最直接的成效,反而各大企业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小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企业都会形成比较激烈的竞争关系。当两家相同的企业出现十分激烈的竞争时,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完成企业的升级和改造,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和用户。然而,两家竞争十分激烈的企业获得充分的市场肯定之前,两家企业必须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和投资商的信赖。如果两家企业陷入了充分的竞争中,他们无法获得投资商的支持,激烈的内卷会使各大企业的成长空间缩小。
总的来说,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某些企业早已形成了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人们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了解和认知还处于中间阶段,这都使得共享充电宝的各家企业还需继续努力。如果共享充电宝行业存在着激烈的内卷,谁也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毕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