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概念股影响的传导路径(双碳 概念股)

股票投资 2022-10-27 21:25:54

“双碳”下的焦炭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焦炭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双碳概念股影响的传导路径(双碳 概念股)_https://www.xmqjcw.com_股票投资_第1张

“双碳”下的焦炭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一——焦炭产业链概述

焦炭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是煤焦钢黑色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在当前双碳政策下,焦炭行业正在加速进行供给侧**,压缩产能淘汰落后、升级工艺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但经历此次全球性能源短缺危机和电力荒后,我们都发现能源的清洁化需要循序渐进、先立后破,运动式的减碳将动摇能源体系安全和经济发展根基。在这种情况下,以煤炭、焦炭、煤电等为重点的传统能源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实施清洁化改造和先进产能置换仍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优胜劣汰也将持续推进,优选优质龙头企业作业**投资对象方为上策。

一、焦炭产业基本概述

焦炭是炼焦煤经过高温干馏获得的可燃固体产物,是一种质地坚硬、多孔、呈银灰色、有不同粗细裂纹的碳质固体块状材料。炼焦煤在焦炭化室中隔绝空气加热至950-1050 ,经过热解、熔融、黏结、固化和收缩等一系列过程而制得。一般来说,1吨焦炭需要1.3-1.4吨炼焦煤制备而成。同时,在生产焦炭时,还会产生煤焦油、粗笨、甲醇等副产品。

焦炭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钢铁冶炼的燃料和还原剂,主要用在高炉冶炼,起着热源、还原剂和支撑物三大作用,堪称钢铁的“基本粮食”。目前,钢铁企业高炉冶炼焦用量占焦炭总用量的90%以上,冶炼一顿钢大约需要0.5吨焦炭。此外,焦炭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等领域。

可以看出,焦炭与焦煤、钢铁是息息相关的黑色产业链三兄弟。焦煤作为最上游,是煤炭的重要一类品种,占据煤炭储存量的27%左右,(另外的煤炭主要为动力煤,占据70%左右),属于煤化度较高、结焦性好的烟煤。焦炭作为中间环节,是以焦煤为核心原材料制备而来,同时本身有作为炼钢的重要工业原料。钢铁也是这条产业链的下游,也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其供需情况决定了了钢铁的价格,同时又向上牵引带动焦炭和焦煤的价格。

正是由于焦煤、焦炭、钢铁之间具有的紧密上下游关系,很多企业往往会介入其中两个甚至三个环节,成为一体化企业。以焦炭和钢铁的结合为例,目前我国焦炭产能三分之一来自于焦炭钢铁联合企业,三分之二来至于**焦炭企业,可见钢铁与焦炭的联合是行业的一个重要形式。当然,焦煤和焦炭之间的一体化也很普遍,比如焦炭龙头之一山西焦化,就通过控股方式进入了焦煤产业,成为了煤焦一体化企业。

二、焦炭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焦炭行业属于高耗能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在近年来我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力推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焦炭行业受到了产能置换压降、落后产能淘汰、双控、以钢定产等政策的深刻影响。

一是总体产能压降政策。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驱动下,叠加焦炭产业前几年产能长期过剩、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内在要求,焦炭行业去产能是大势所趋。目前根据区域不同,焦炭行业去产能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以山西为代表的主产省份,所进行的是淘汰 4.3 米焦炉和热回收焦炉,同时进行减量置换,如《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0 年决战计划》要求 2020 年全省关停淘汰压减焦化产能 2000 万吨以上;***自治区《关于确 保“”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要求,从 2021 年 起严格控制焦炭新增产能,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善盟在不突破现有产能(含 2020 年底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的基础上。按照“上大压小”的原则,实施产能等量置换,其他地区除 2020 年底前已开工建设利用外焦煤就地加工转化的,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增焦炭产能项目,整体实现全省的焦炭产能下降;《河南省 2020 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要求,河南省 2020 年将依法退出焦化产能 1150 万吨。

第二类是以江苏、山东为代表的东部省份,地域经济发达,对焦化行业依赖度低,同时面临排污指标、用煤指标不足的问题,关停当地焦炭企业、腾挪出排污和能耗指标给其他高附加值产业是更优选择。如江苏、山东等地区明确不批复新建产能,其辖内部分焦化企业需要将产能扩张转移至内蒙等地(如美锦能源、陕西黑猫等公司)。

综上可以看出,焦炭产业整体去产能是主旋律,如2020 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实现净退出。据 Mysteel 统计,2020 年全国净淘汰焦化产能 2984.6 万吨,占 5.41 亿吨总产能的 5.52%。

二是落后产能淘汰政策。“”规划指出我国需要“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对于焦炭等传统能源产业,将维持产能升级、 落后产能压减的总基调。对于焦炭行业来说,落后产能主要指4.3 米及以下的焦炉,淘汰 4.3 米及以下焦炉是焦化行业去产能的主线之一,部分省市更是在淘汰6米及以下焦炉,如***《关于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炭化室高度小于6.0米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捣固焦炉、100万吨/年以下焦化项目,原则上2022年底前全部退出”。在 2013 年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版中,***将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

达成双碳目标,有哪些途径

首先是节能减排方直接影响的新能源产业和碳补偿,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途径,碳中和的目标确认之后,新能源产业的替代需求就更加紧迫了,这也进一步**了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热度,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细分行业中的光伏,锂电,风电等。
“双碳”对于传统行业也有一定的影响,达成双碳目标,万都时代认为应该全员参与进来,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万都时代认为建筑领域碳减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持续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手段。

新能源的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制约因素

降耗减碳不是我国发展历程的新课题,我国过去在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取得了丰硕成效。2060年碳中和愿景无疑将该课题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必将对我国中长期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新时代减碳工作对我国相关规划、产业、行业都提出了新要求。

“双碳”目标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并强调“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单一的能源、气候环境问题,而且是一个影响广泛和复杂事物经济社会问题,势必对今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看,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双碳”能够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进程。通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清洁的能源,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倒能源清洁转型的同时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

       “双碳”能够加快高耗能、重化工业等产业去产能和重组整合步伐,产能扩张力度将受到较为严格的碳排放**,产能退出和压减速度加快。而且,产业内技术、设施更为先进的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兼并重组整合趋势加强。

        “双碳”有利于打破“碳壁垒”,推动产品出口。未来,在碳减排倒下,为满足本国环保团体要求并保护本国产业,部分国家或将碳减排和贸易联系在一起,“双碳”可打破“贸易壁垒”,消除出口产品被征收碳税的潜在风险。

       “双碳”也是对当前环境的巨大挑战。在以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和非化石能源发展为主要减排手段的前提下,短期内碳减排或对经济运行带来某些压力和挑战,诸如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可能带来商品价格上涨;传统化石能源的碳减排将增加终端电价上涨压力,并导致能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高碳企业面临相应发展压力。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双碳”将给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双碳”带来了机遇,也迎接着挑战。我们要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有序稳妥推进“双碳”工作,避免激进和一刀切的做法,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稳定能源的价格保持在相对低廉的水平,为民众提供便利的生活,也为我们的制造业在世界上继续保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说“双碳”

“双碳”即碳达峰和碳中和。

要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先要从温室气体说起。

太阳光通过大气层直射到地球上,地表反射回去长波辐射(红外线),被大气中的某些气体或者化合物吸收及再次辐射,导致大气温度升高,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危害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安全。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包含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氢*碳化合物(HFCs)、全*碳化合物(PFCs)、六*化硫(**6)等等。《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上述后六种为温室气体。

水蒸气虽然贡献了大部分的温室效应份额,但由于其不可控性,不纳入管控范围。在六种气体中,二氧化碳(CO₂)又贡献了大部分的温度效应份额,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成为了首要控制排放的气体。

“碳达峰”,是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某一范围内二氧化碳(CO₂)排放量到达了顶峰,不在增长,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在某一范围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CO₂)(及其他温室气体)总量,可以通过碳汇、封存、减排、清洁能源等,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正负相抵,实现碳的零排放。

未来技术进步和清洁能源发展,是保证实现“双碳”的重要保证。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